对话招聘平台CEO:AI时代职场人必备的三个底层能力

现在正值毕业季与求职旺季,优质岗位的获取难度持续攀升。同时,随着AI的加速普及与深度应用,职场生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,AI对招聘模式、职业需求及竞争力标准的重塑已然成为行业焦点。

为此,360智慧商业「AI营响力」直播栏目举办了一期特别节目,邀请360的密切合作伙伴——鱼泡直聘创始人、董事长周峰做客直播间,聚焦《对话招聘平台CEO:AI时代的求职指南》,和360集团商业化市场部总经理李佼进行深度对谈,聚焦企业招聘前沿现状,倾囊分享实用求职技巧,为求职者详解如何在AI浪潮中提升核心竞争力,把握就业先机。

背景介绍:周峰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领域有多年从业经历,基于对工程建筑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了解,于2017年创办鱼泡直聘,初期业务聚焦于蓝领服务市场。

随着业务推进,鱼泡直聘用户从蓝领逐渐覆盖至高校学生和白领人群,注册用户突破1.1亿,曾获得“成都独角兽(潜在)企业”等荣誉资质,并在2021年、2022年先后完成A、B两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。现鱼泡直聘已发展成为一家专注研究应用互联网、大数据及AI算法等数字技术的科技型龙头企业。

1、李佼:随着AI对工作的渗透率越来越高,您的公司在组织上有什么变化?

周峰:我们公司确实用AI代替了不少人,主要是审核、质检、文案这类基础岗位和职能岗,因为这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大多有固定流程和标准,AI处理起来效率更高,还能减少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疏漏,长期来看也能降低重复劳动带来的成本。

还有就是产品前端。我们最初服务于蓝领人群,他们大多不擅长打字,而之前的岗位匹配主要靠关键字模糊检索,这样一来数据精准度就不够理想,影响用户体验。产品前端直接对接用户需求,得不断修正数据,优化用户体验。有了大模型以后,AI能更好理解用户口语化的表达,搜索召回数据也会更优质,对前端的需求会减少很多。

2、李佼:以技术类岗位为例,您在招聘中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有什么变化吗?

周峰:我对人才的底层能力要求是不变的,主要看三点:

第一是自驱力,主要看这个人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动性。工作中很多事情不是靠别人推着走的,有自驱力的人能主动思考问题、寻找解决办法,尤其是在AI快速发展的环境里,行业和岗位需求变化快,能自己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人才能跟上节奏。

第二是基本的逻辑能力和专业性,比如能不能写代码。现在AI发展起来,有人觉得写代码可能没那么重要了,但其实恰恰相反,学习写代码还是很有必要的。毕竟简单地和AI对话谁都会,但要想真正用好AI工具,就得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”。只有了解AI工具底层代码的实现逻辑,知道它的优势和局限在哪,才能更精准地给AI提需求,让它发挥更大作用。所以我们会关注求职者基础的数据能力或者写代码的能力。哪怕是学文科的,也一定要具备理工科思维,要是连基本的逻辑都理不清楚,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问题时,很难高效地完成岗位要求。

第三是同理心。不管是和用户打交道、和同事协作,还是和上下级沟通,有同理心的人才能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。对我们来说,做好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,而只有能体会用户需求和感受,理解同事和合作伙伴的处境,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协调资源、优化服务,把事情做好。

3、李佼:具体来说,这些能力您通过问哪些问题来测试?

周峰:我们主要围绕三方面提问:

第一个是问求职者以前做过的最难的事,或者最让他痛苦的经历。我们会关注他讲述的详细程度——如果把复杂的困难说得很简单,可能意味着他在过往经历中没真正遇到过有挑战性的挫折,这能帮我们判断他面对困难的应对能力。

第二个是了解他的职业向往和未来规划。通过他对职业目标的描述,能看出他是否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主动规划的意识,这与自驱力的考察直接相关。

第三个是深挖他过往经历的真实性和深度,这一步我们会带有一些挑战性的提问。很多求职者面试后会反馈我们的面试官“不留情面”,甚至觉得像在“辩论”,但这正是我们筛选人才的方式。尊重和求真并不矛盾,如果求职者的陈述中存在逻辑漏洞,我们一定会及时打断并反问,这不是否定,而是检验逻辑的严谨性。

面试中我们还鼓励面试官主动追问或打断,不会顺着对方预演的流程走。如果一打断他思路就乱了,可能说明他在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容易慌乱,或者对事情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,没掌握底层逻辑。比如招技术岗时,我们会直接让候选人上机写代码,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专业能力,始终坚持求实求真的原则。

4、李佼:现在很多公司包括你们平台都有AI面试官,它主要考核什么?

周峰:企业用AI面试官主要是做大批量招聘,比如工厂招工、大厂校招等,因为当下AI的能力只能用于初筛和简单面试,没办法追问和深度面试。大厂校招主要用AI面试官做通用测试,因为招聘量很大,HR忙不过来。

我们鱼泡直聘的AI面试系统可以覆盖初筛面试→技能评估→岗位匹配的全流程,在人才考核上,它可以对求职者的语言能力、外表、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公平的评估,因为它深度整合了视频分析、语音识别、语义理解、情感计算等技术,不只是“筛人”,更像是“懂用户的专业助手”。

比如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上,它可以覆盖方言50+种,准确率高达92.7%,能精准拆解候选人的口语化表达,哪怕是方言也能快速转化为结构化信息;视频分析会捕捉肢体语言和微表情,辅助识别是否有纹身等外在特征,结合情感计算判断沟通状态和职业素养。像蓝领岗位关注的“踏实度”、白领岗位看重的“应变力”,都能通过多维度数据综合评估。

5、李佼:从你们平台的数据看,AI对整个招聘行业的影响怎么样?

周峰:从鱼泡直聘的后台数据来看,AI带来的变化很明显。

第一是促进招聘的降本增效。鱼泡直聘的AI面试系统可以实现让企业招聘成本降低60%,HR人均面试效率提升5倍,让企业筛选更加注重能力匹配度,精准匹配岗位需求;同时,也降低了求职者因线下面试产生的时间、交通成本,提升用户体验。

第二是更能保障就业公平性。AI可以从算法上消除招聘中的隐性偏见,剥离性别、学历、地域等非核心因素,更多看的是候选人和岗位的能力适配度。比如平台上数据显示,惠及50岁以上农民工超27%,女性技术岗的投递响应率也比之前明显提升

第三是加速人力资源升级。比如成渝地区是我们的核心市场,这里蓝领群体庞大、产业转型快,AI技术正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从“粗放匹配”转向“精准赋能”。同时,AI生成的应试反馈可以帮助求职者快速弥补能力短板,促进人力资源的横向流动,助力区域人力资源智能化转型。

6、李佼:从您的经历出发,分享下我们在AI时代下该如何快速做自我提升?

周峰:从我自身的学习经验来看,主要是三个方面:

第一是要学会“仰望星空”式的借力学习,尤其要主动向高阶圈层且有实际成果的人看齐。在学习对象的选择上,大家需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,优先向那些离当下行业实践最近、已经在实战中拿到结果的标杆学习。比如我大学时期会通过视频和书籍研究马云、马化腾、扎克伯格等企业家的思维模式,而现在更关注字节、拼多多这类在巨头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,他们的实战经验往往更具落地性和参考价值。

第二是必须“脚踏实地”深耕专业领域。我本科读的是计算机专业,当时发现部分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存在差距,就主动转向各类技术论坛寻求突破,遇到专业难题时会通过发帖提问、全网检索等方式反复钻研,直到完全掌握核心技能为止。这种对专业的极致打磨,是应对任何行业变革的底气所在。

第三是始终保持同理心。在职场进阶中,能否敏锐捕捉市场需求、理解他人真实想法至关重要——对团队管理而言,同理心是凝聚共识的基础;对市场服务来说,同理心是精准匹配需求的前提,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找准定位、持续创造价值。


相关推荐 更多